误诊,简单的说就是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了错误的诊断,与实际病情不相符。医生诊断发生错误,就会导致后续的治疗在用药等环节中发生严重偏差,由于医生诊断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误诊,严重会直接导致病人生命危险。所以,正确认定误诊,尤其是对误诊作出科学的认定,才能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又不错误的损害医院和医生的名誉。
一般来说,误诊属于一种比较典型的医疗过失行为。所谓误诊误治,是指由于医务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或者专业水平没有达到按理应该达到的标准而导致的诊断错误或治疗错误。因此,判断是否存在误诊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认定:
第一,医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不认真询问病史,不详细进行体格检查,不认真分析病情,不完成应该进行的检查项目等,盲目自信不听取他人意见,鲁莽行事不向上级医师请示汇报,不顾病情疑难危重而不及时会诊、转诊,以至于酿成误诊误治的结果。
第二,医生专业技能低下,不符合技术职称的要求,对可以认识到的病症没能认识,对可以治疗的病人造成误治,使病人久治不愈,甚至病症加重。
医生出现误诊,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因此,严重不负责任导致的“误诊”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嫌“医疗事故罪”。

这里我们就要清楚医疗事故不同的等级,以及划分标准。
根据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医疗事故可以分为如下4种: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医疗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1、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有违法医疗行为即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的行为;
3、有主观过失;
4、造成人身损害的危害结果;
5、医疗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间具有因果关系。
特别注意,医疗事故和医疗责任事故是不同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非法行医、医用产品侵权、故意行为等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则不构成医疗事故;或者虽然有过失但尚未造成患者明显的人身损害后果的也不构成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发生医疗事故,应该怎么申请赔偿?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医疗事故赔偿的申请鉴定步骤
1、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第一步是要作医疗鉴定的;这是发生和确认医疗事故的主要构成要件;也就是划分责任的合法的有效证据。
2、第二步是要确认该事故属于哪个等级(分四个等级)
3、处理意见应由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4、根据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列》第三十七条—-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也就是说超过1年后;法律不予保护(不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