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电话:400-612-5618

微软搜索接入ChatGPT引发热议,火热的人工智能背后,面临哪些法律问题?

北京时间2月8日凌晨,微软召开产品发布会上,宣布推出由ChatGPT支持的最新版人工智能搜索引擎Bing(必应)和Edge浏览器,此消息一发布,迅速火爆全网。一夜间微软市值涨超800亿美元(约5450亿元人民币),达到五个月来新高。这也预示着搜索引擎将迎来新时代。


与此同时,作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确认其ChatGPT“文心一言”将于3月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

ChatGPT是什么


ChatGPT,是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 ,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它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编写代码、写法律文书等任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月6日,哥伦比亚的一位法官表示在法律判决中参考了 ChatGPT 提供的内容,该案是关于一名自闭症儿童是否应获得医疗保障的医疗纠纷。这也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例在法律裁决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文本生成器的案件。


【ChatGPT背后的法律问题】


人工智能在深刻改变人们社会生活的同时,其发展的不确定性也给个人隐私、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为商业和民生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比如隐私泄露、人工智能的“智力成果”是否享有著作权,无人驾驶汽车致害应该如何认定等问题。因此设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其使用,确保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就显得迫在眉睫。
早在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指出:“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立法,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


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缺乏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指引性的法律法规,人工智能发展中涉及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共享等问题也亟须立法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