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戏里,滴血认亲是一个常见的桥段,也可以称为古代的DNA鉴定。那么,这种在古代的司法审判中不时出现的鉴定手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它科学吗?

所谓的“滴血认亲”,实际上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清水一碗,两个人各自刺破手指,血滴到碗里,看血液是否融合,以此来判断两个人是否存在血缘关系。这种方法被称为“合血法”,是明代左右出现的,主要适用于两个活人之间的亲子鉴定。
还有一种较为古老的滴血认亲方法,被称为“滴骨法”。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在三国时期,就是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尸骨上,如果血液能够渗入骨头里,就说明存在血缘关系,也就是用于活人与死人之间的亲子鉴定。
“大宋提刑官”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对“滴骨法”有如下记载: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逸闻趣事
根据《南史》的记载,南朝萧梁的开国皇帝萧衍有个儿子叫萧综。萧综的母亲本是前朝萧齐末代皇帝东昏侯的宠妃,萧衍推翻东昏侯,建立南梁之后,顺带接收了东昏侯的家眷,纳入自己的后宫。问题是,萧综的母亲转入萧衍的名下才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都说十月怀胎,就算是早产,似乎也没这么早的。萧综自己也听到了风言风语,并向自己的母亲求证。他的母亲告诉他:“儿啊,当今圣上真不是你爹啊!”萧综感到难以置信,于是想起了古代的亲子鉴定方法——滴血认亲。他偷偷地把东昏侯的坟给挖了,把疑似老爸东昏侯的遗骨拖出来,割破自己的手臂,将血滴在遗骨上,果然渗了进去。
这时,萧综还是心存疑虑,干脆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把儿子的一腔热血洒在他爷爷的骨头上,仍然能渗入。找到了亲爹的萧综装疯卖傻,韬光养晦,最后找个机会叛逃了。到了北方的魏国,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萧缵,还为东昏侯服丧三年,最后客死异乡。
萧衍笃信佛教,比较想得开,对于这个不拿自己当亲爹又叛国投敌的逆子心里还惦记着。在萧综死后,他派人偷偷地到北方挖了萧综的坟,把他的尸骨运回南方,埋进了自家的祖坟。
总之,古代的科技不发达,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只能采用滴血认亲这种原始的亲子鉴定手段。从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滴血认亲是没有可信性的。首先,滴骨法不科学。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骨骼表面的软组织分解,留下的是一堆白骨,白骨的表层因为受到腐蚀而发酥,血液滴在上面,自然会渗入骨骼。不管是亲爹、亲儿子,还是路人甲,结果都一样。如果骨骼还没有受到腐蚀,比较坚固,软组织完好,不管是谁的血液,都渗不进去。其次,合血法也不科学。因为人类的血液本身就能融合——无论双方有没有血缘关系。
文章来源:书籍《回到古代打官司:中国人的法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