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法治热点|花季少女因爱生恨,“直播”纵火获刑!成年人的世界,要为自己的冲动和错误“买单”!

2023-12-20

爱情是美好的,但当爱情被占有欲控制,走向破碎的那一刻,所有的梦幻如泡影般消失殆尽。理智的爱情,懂得好聚好散,人的思想和情感都是自由的,不能被强迫,不能被绑架。失去理智的人,便会抹杀掉所有的曾经的美好,采取各种手段,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对方,甚至是自己。




近日,一桩因“爱而不得”,以挽留男友为由,拍摄起火视频“吓唬”男友,以求男友能够回到她身边的“放火案”有了结果。法院认为,某女以放火的方式危害公共安全,虽然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构成放火罪。


最终,某女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缓刑三年。某女认罪认罚,愿意接受法律惩罚,为自己的冲动和错误“买单”。


2023年,正值桃花盛开的4月,某天,一位花季少女因感情不顺,喝起了酒,在酒精的麻醉下一时冲动,用打火机点燃了租住公寓的窗帘,并拍摄视频发给其男友,想以此求得男友回心转意。眼看着窗帘已经起火,某女顺手将打火机投入进了火苗中,火势蔓延迅速,导致屋内窗帘、临近床铺及多处杂物严重烧损。幸运的是,火势被房间内的防火喷淋装置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民警赶到后,某女隐瞒实情,声称是自己使用电磁炉煮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失火。后经初步勘查,民警发现其中端倪,电磁炉位置离实际起火点较远、无焦黑痕迹,可以排除系电磁炉使用不当失火的辩解。


看着公寓内蔓延的烟雾和喷水,某女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积极赔偿公寓损失并获得了谅解。

最终,某女因以放火的方式危害公共安全,虽然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构成放火罪。


京尹律师提醒,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放火罪。本案中,某女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已然危害公共安全,无论初衷缘由是什么,都不能成为辩驳的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因爱生恨导致犯罪的案例并不少见,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在享受美好爱情的同时,保持头脑清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理智应对。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珍惜生命,才能拥有未来。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个钟摆,心理钟摆的摆荡程度取决于内心世界的波动,情感越丰富,期望值越高,情绪越强烈,摆荡就越高,呈现出来的心理斜坡也就越大。从爱到恨、从喜到悲,就像钟摆一样,从一端荡到另一端。所以,在感情方面遇到阻碍时,就会轻易愤怒,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为了避免因感情受挫而造成伤害,可以从接纳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做起。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都请接纳它。然后,给自己一个理由,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化解内心的矛盾,懂得接受各种结果。因为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出生到成长的经历中,都是各不相同的。尊重对方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尊重彼此的选择。学会放下和释怀,有翻篇的能力,有重新开始的能力,才会有爱的能力。


透过以往的一个个案例,从“清华女博士因爱生恨亲手杀夫,与尸体同眠7天后,将其残忍肢解”,到“贵州一男子因爱生恨,当街撞死女友: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再到“三角恋引发的血案”,无一不是血的教训。当初那些美好的爱情,因何变得血泪模糊?被情感控制而失去理智的代价,就是法律的制裁,失去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生命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