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年终奖不够给压岁钱?给多少合适?又该由谁来保管?京尹律师有话说!

2024-02-21

一年一度的春节,原本是阖家团圆、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而近几年,中国的传统佳节欢喜了孩子们,却愁坏了长辈们。除了好吃好喝好穿,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走亲访友接红包,而长辈们就要一个一个红包包起来,送出去。这种赠与,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祝福,也是礼尚往来的一种社交方式。但是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红包的金额也是跟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升级。红包祝福的形式,演变成了打工一族或者某些家庭的负担,被风俗礼数绑架的文明,让更多中青年人愈加焦虑。

近日,《法治日报》报道的一篇《7200元年终奖不够给压岁钱?不少年轻人老年人感言“压力很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让广大网民不得不深思,压岁钱的初衷和意义是什么?压岁钱应该给多少更合适?孩子拿到的压岁钱该由谁来保管?京尹律师带您一一解惑。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妖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

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所以得到了压岁钱就寓意着得到了长辈的祝福,并且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春节给压岁钱,多少合适?




首先,压岁钱的数量通常是由长辈决定的,他们会考虑孩子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成长需要来给予。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可能会选择较为慷慨的金额,以此来表达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和关爱。但是,这也并非绝对,许多家庭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做出合适的决定。

其次,一些地方会有关于压岁钱数量的传统或习俗。这些习俗往往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遵循这些传统也是表达尊重和敬意的一种方式。然而,这些传统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家庭,因此,在考虑压岁钱数量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再者,对于孩子来说,压岁钱的数量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份礼物所代表的祝福和关爱,以及收到的喜悦和快乐。因此,无论压岁钱多少,只要表达出关爱和祝福,就是一份合适的礼物。不要有攀比心,不要将所谓的道德观强加进这一份关爱和祝福中,这份赠与就会很单纯且无负担。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到亲情关系和相互尊重。在给压岁钱时,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意愿和实际情况,避免因为金额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尴尬或矛盾。给予的一方和受赠的一方都要将心态调整好,从双方的真实情感出发,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即可,便不会被金额所困扰。

总之,春节给压岁钱多少合适,应该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传统、亲情关系和相互尊重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无论金额多少,只要表达出祝福和关爱,就是一份合适的礼物。当然,具体的数额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孩子拿到的压岁钱该由谁来保管?





压岁钱通常是一种礼物,用于表达祝福和好运,同时也代表了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爱护。然而,压岁钱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能被视为一种储蓄或投资方式。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压岁钱应该由他们的监护人进行保管。监护人通常是指父母或其他经法律认可的监护人,他们有责任保护孩子的财产安全,并确保孩子在成年前能够合理使用自己的财产。这种安排能够确保孩子的财产得到妥善管理,并避免因不当使用或遗失而产生的风险。

此外,许多家长会选择将孩子的压岁钱用于教育或发展目的,如购买书籍、学习用品、参加课外活动或提供零花钱等。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机会尝试新的体验和经历。

然而,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如果孩子已经独立生活并有明确的财务计划,他们有权自行保管自己的压岁钱。此外,如果父母离异或存在其他法律纠纷,孩子的压岁钱可能会成为一项重要的财产分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法院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决,确保孩子的利益得到保护。

总之,具体的决策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家庭需求来制定。下面,就相关案例进行解读。



相关案例(来源: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基本案情



“爸爸,还我压岁钱!“邳州市人民法院曾办理了一件孩子起诉父亲返还压岁钱的案件。

周某(男)与吴某(女)婚后育有一子周某翔(13周岁)、一女周某菲(13周岁),后两人离婚,两子女均由吴女士抚养。2020 年1 月26 日,周某以代为保管名义将两名子女16800 元压岁钱拿走。周某翔、周某菲在此之后多次要求父亲周某返还自己的压岁钱,周某以各种理由多次拒绝返还。于是,周某翔、周某菲便向法院起诉,要求父亲周某返还两人压岁钱。

为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法院判决如下:被告周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返还原告周某翔压岁钱8000元;被告周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返还原告周某菲压岁钱8800元;驳回原告周某翔、周某菲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认为:两名原告的长辈在春节期间按照民间风俗习惯给付两名原告的压岁钱,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赠与的法律构成要件,该赠与行为合法有效,案涉的压岁钱应分别属于两名原告合法的个人财产。


两名原告系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两名原告的父亲,周某与母亲吴某是两名原告的法定监护人,均有保护两名原告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职责。两名原告的母亲吴某与被告离婚后,两名原告由母亲吴某直接抚养,现两名原告经其母亲同意向被告索要其个人财产即压岁钱,被告应及时予以返还,由两名原告的母亲予以监管。被告经两名原告催要久拖不予返还,已侵犯了两名原告的合法权益。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