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法治热点:老人在收割完毕的地里捡拾玉米,被田地主人殴打致一死一伤?京尹律师有话说

2024-10-16

据相关媒体报道,近日河北保定,某网友发布视频某镇某村老人在收割完毕的地里捡拾玉米,被田地主人殴打致一死一伤,案件已移交刑警队。

从目前的行为后果来看,田地主人的殴打行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结果,导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如果田地主人主观上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那么其行为极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所以,该田地主人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刑罚。

如果经调查,田地主人并非故意要伤害老人,而是在冲突过程中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导致了这样严重的后果,那么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不过,从一般常理推断,在这种因捡拾玉米引发的冲突中,认定过失犯罪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具体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来确定。

田地主人需要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针对受伤的老人);还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针对死亡的老人)。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根据受害人的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一定年限计算。例如,十级伤残的赔偿系数一般为 10%,九级伤残为 20%,以此类推,一级伤残为 100%。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交通事故犯罪等,可能会依据相关特别法规定的标准计算。

虽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一般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田地主人的行为极其恶劣,给受害者家属造成了严重的精神痛苦,家属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田地主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田地主人对收割后的土地拥有合法的承包经营权,对遗落的玉米在合理范围内可以进行处置,如收集后自用或出售等。但田地主人的处置权应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老人的捡拾行为一般情况下不构成违法。如果老人是在田地主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捡拾,可能构成侵权行为。但如果老人是在公共区域或者田地主人已经放弃对遗落玉米的所有权的情况下进行捡拾,则不构成违法。

即使田地主人对土地及农作物拥有合法权益,其通过暴力手段维护权益的做法也是不合法的。合法权益应当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维护,如协商、调解、诉讼等。使用暴力手段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会触犯法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京尹律师说法】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老人在收割完毕的地里捡拾玉米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侵害存在争议。一般来说,如果田地主人已经明确表示反对老人捡拾且老人的行为侵犯了田地主人对土地及遗落玉米的合法权益,那么可以认为存在一定的不法侵害。但如果老人的捡拾行为在合理范围内,例如在一些地区存在的习惯中,收割后他人可以捡拾遗落的少量农作物,那么老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不法侵害。

如果认定老人的捡拾行为构成不法侵害,那么需要进一步判断该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例如,如果老人已经停止捡拾准备离开,而田地主人此时进行殴打,那么就不符合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条件。

如果老人正在捡拾玉米且不听从田地主人的制止,那么可以认为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田地主人的殴打行为是否出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是出于愤怒、报复等其他不当目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田地主人在制止老人捡拾的过程中,采取了合理的方式,如口头警告、驱赶等,但老人仍然继续捡拾,田地主人在无奈之下采取了殴打行为,那么可能存在防卫的目的。但如果田地主人一开始就直接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殴打,那么很难认定其行为是为了防卫。
如果田地主人的殴打行为是针对正在捡拾玉米的老人,那么符合针对不法侵害人的条件。

在本案中,田地主人的殴打行为导致一死一伤,这显然远远超过了必要限度。即使老人的捡拾行为构成不法侵害,田地主人也可以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进行制止,如报警、寻求村委会等组织的帮助等。而采取殴打这种极端的方式,并且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很难认定为限度适当。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