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尹律师事务所
电话:400-6125-618
地址: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8号国际财源中心(IFC)B座6层
2025-11-24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焦点在于未成年人提供担保的行为是否有效。法院指出,王小某在签订担保协议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认知与判断能力尚未成熟,且无独立经济来源,不具备与担保债务相匹配的财产基础和清偿能力。

陈某与王某系夫妻关系。2023年6月,二人因共同经营的生意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向某银行申请贷款100万元。在签订借款合同时,银行依惯例要求提供担保。陈某与王某遂让二人16周岁的儿子王小某作为担保人,在担保合同上签字。
贷款到期后,陈某与王某因经营受挫未能偿还本息。某银行经多次催收未果,将陈某、王某及王小某一并诉至法院,要求陈某、王某偿还借款本金、利息、罚息及复利,并要求王小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焦点在于未成年人提供担保的行为是否有效。法院指出,王小某在签订担保协议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认知与判断能力尚未成熟,且无独立经济来源,不具备与担保债务相匹配的财产基础和清偿能力。
此外,该担保行为并非为王小某自身利益而设,其法定代理人陈某、王某实质是为自身债务提供担保,此举违背了监护制度的立法初衷,损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法院认定王小某的担保行为无效。
最终,法院判决陈某、王某向某银行偿还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同时驳回了银行要求王小某承担连带责任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近年来,未成年人参与担保、共同还款等民事活动的情形时有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同意、追认,且行为内容应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
法官提醒: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遵循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不得滥用监护权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