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法治热点:当“人肉搜索”失去控制时,很容易变成网络暴力。

2024-10-28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搜索功能如果使用得当,会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快速获取各种信息,无论是寻找学习资料、解决工作难题,还是查询旅游攻略、了解商品评价等,都能极大地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效率。同时,网络也为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见解,促进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此外,网络搜索还为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了更多途径。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关注政府工作动态、监督政策执行情况,促使政府更加规范、高效地履行职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如果网络搜索使用不当,后果则不堪设想。其中,“人肉搜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 “人肉搜索”失去控制时,很容易变成网络暴力。一些人在不了解全部事实的情况下,仅凭片面信息就对他人进行无端指责、攻击和骚扰,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伤害。网络监督也可能异化为“私刑”的化身,部分人以监督之名,行侵犯他人隐私和权益之实。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法律和道德规范,也破坏了网络生态和社会秩序。

正因为如此,为最大限度地发扬“人肉搜索”的优点,必须为其画好警戒线。首先,要从法律层面明确“人肉搜索”的边界和责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的“人肉搜索” 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让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其次,网络平台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的“人肉搜索”行为,同时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和引导,提高用户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最后,公民自身也要增强自律意识。在使用网络搜索和参与网络活动时,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盲目跟风参与网络暴力。



相关案例


2018 年 6 月,江苏一男子因 2 岁儿子被泰迪咬伤后与狗主人发生纠纷,该事件被曝光后,男子遭遇 “人肉搜索” 和死亡威胁。男子的妻子迫于网络暴力割腕自杀,所幸抢救及时。

2018 年 8 月 20 日晚,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化名)与 13 岁少年在泳池内发生 “碰撞”,安医生的丈夫认为少年朝妻子吐口水是对妻子的侮辱,便打了少年一巴掌。随后,少年的几名家长和安医生再次发生冲突。次日,少年的父母闹到安医生夫妇各自的单位,并要求开除他们。之后,安医生夫妇的个人信息被曝光,遭到人肉搜索。

2018 年 8 月 25 日,安医生向家人谎称外出散心,在自家车内服药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2021 年 8 月 6 日,法院以侮辱罪判处涉事少年的母亲常某1有期徒刑1年6个月;常某1的堂妹常某2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常某1的表妹孙某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2023 年,南韩一名 27 岁的女子在看完韩剧《XX荣耀》后决定透过直播,向外界透露自己 12 年的求学生涯被班上同学霸凌、施暴的经历,事后有网民将她人肉搜索,在未经同意下公开加害者个人资料,导致她遭到加害者言语骚扰、二度伤害,最后决定轻生。

2024 年,广西的一位民警为救一个 16 岁的女子牺牲了。该女子两次跳水,两次抢走救命的绳子,还把民警的头按到水里。视频引起全网愤怒,很多人都在扒她的资料。

“人肉搜索” 是一种严重的网络暴力行为,它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还可能导致当事人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

一名 18 岁的高三女生因被服装店店主怀疑偷衣服而遭受人肉搜索。店主将女生购物时的视频截图发布在社交软件上求人人肉搜索并转发。仅一个小时后,女生的姓名、学校、家庭住址、个人照片等信息全部在网络中出现,她被众多网友批评甚至辱骂。女生向店主认错并赔偿费用后,仍顶不住舆论压力,最终从桥上跳入河中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女生的父母表示平日给女儿的零花钱不少,女儿根本不存在偷盗行为,在邻居、老师同学眼里她也是文静乖巧的女孩。案发后警方对服装店老板蔡某刑事拘留,法院以侮辱罪判处蔡某有期徒刑一年。




法律法规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侮辱罪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名誉权,名誉权是指公民或者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侮辱的方法有使用暴力、使用言词、使用图像文字等。




京尹律师说法

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人肉搜索” 确实展现出极为强烈的放大效应。它能够将原本模糊、分散的线索快速地清晰化与集中化,但在这个趋向集中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失去控制。

当被搜索的对象与某个具有消极影响的事件相关联时,社会舆论往往会呈现出以消极内容为主导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负面影响远远超过正面影响。被搜索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中所获得的评价会显著降低,这使得当事人难以在现实社会中正常地开展工作、进行学习以及生活,其名誉权也会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人肉搜索” 一旦被发起,便如同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后果。被搜索者的个人生活被无端曝光,他们可能会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攻击和骚扰。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更是对他人名誉权的严重践踏。

“人肉搜索”致人自杀获刑具有重大的标本意义。上述案例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非法的“人肉搜索”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有了上述案例作为前鉴,相信大多数网络使用者在准备作出类似行为时,会更加谨慎地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他们会顾忌到由此造成的严重影响,从而更加理性地使用“人肉搜索”,避免让其成为伤害他人的工具。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在享受网络搜索带来便利的同时,有效防范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